#漲知識 #養生 #健康 #健康養生 #健康科普 #中老年健康 #老年人健康 #疾病 #疾病預防 #肉 #吃肉 #高血糖 #血糖高 #降血糖 #糖尿病改善 #糖尿病飲食 #糖尿病饮食 #血糖控制 #血糖管理 #健康飲食 #飲食健康 #飲食禁忌
糖尿病人可以天天吃肉嗎?醫生提醒:這3種肉盡量少吃,吃多血糖會飆升!糖尿病應該多吃這4種肉,營養健康又不升糖!
上個月,孫老頭被確診為糖尿病患者,這讓他最近陷入了深深的苦惱之中。曾經是他一天中最期待的吃飯時間,如今卻變得索然無味,只聽見他不斷的唉嘆氣。孫老頭的妻子看在眼裡,痛在心裡,終於忍不住關心地問他怎麼了。孫老頭嘆了口氣,說他這人就愛吃肉,現在得了糖尿病,哪還敢碰啊!每天看著餐桌上那一大盤子肉,心裡別提多難受了。
孫老太聽了,哭笑不得,安慰他說別自己嚇自己,只聽說糖尿病不能吃太甜的東西,沒聽說過不能吃肉的,讓他放心吃。有了孫老太這句話,孫老頭總算是放下了心中的大石頭,又恢復了往日的食慾,大口大口地吃起肉來。為了彌補這段時間孫老頭少吃的肉,孫老太每天變著法子做各種肉菜,今天是紅燒肉,明天是紅燒排骨,後面還有粉蒸肉、糖醋排骨、醬肘子……每一道菜都做得色香味俱全,孫老頭吃得那叫一個滿足。
就這麼過了一個月,孫老頭照著醫生的安排到醫院複查。結果一出來,醫生驚訝地發現,他的血糖數值升得特別快,一個月前是12mmol/L,這次複查竟然到了14mmol/L。醫生忙著詢問孫老頭最近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試圖找出血糖升高的原因。
孫老頭疑惑地說,他什麼都沒做,降血糖藥也是按時吃的,不過最近肉吃得多了一些,尤其是紅燒肉,那味道真是美味啊!說著還吞了吞口水。醫生一聽,便明白了過來,連忙告訴孫老頭,這些肉就是導致他血糖上升的“元兇”,以後千萬要少吃。
孫老頭不解地問,為什麼要少吃肉?難道糖尿病患者不能天天吃肉嗎?
一、長期不吃肉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對於習慣以植物為主的人來說,不吃肉似乎是個健康的選擇。然而,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這種選擇可能會帶來一系列不良後果,尤其是在營養攝取不足的情況下。
1.容易罹患肌肉少症
肌肉減少症是指身體肌肉量顯著減少,這在中老年人中尤其常見。肌肉不僅支撐著身體進行日常活動,也是代謝健康的關鍵。肌肉的減少直接影響老年人的行動自由,增加了跌倒和骨折的風險。根據研究,60歲以上的人群中,肌肉減少症的發生率約為10%-20%,而到了80歲以上,這一比例可高達30%-60%。
適量的肉類攝取是預防肌肉量的重要策略,因為肉類是蛋白質的優質來源,而蛋白質是維持和增加肌肉量的必需營養素。蛋白質中的胺基酸是肌肉合成的基本單位,缺乏蛋白質會導致肌肉合成減少,加速肌肉的流失。
此外,肉類中的蛋白質還含有豐富的支鏈胺基酸,如亮氨酸,它們能夠直接刺激肌肉蛋白質的合成,並增強肌肉力量。
2.容易出現貧血
貧血在老年人中也相對常見,特別是缺鐵性貧血。根據調查,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中,貧血的盛行率約為10%-15%,其中缺鐵性貧血佔相當比例。肉類,尤其是紅肉,是鐵的重要來源,而且肉類中的鐵是血紅素鐵,比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紅素鐵更容易被人體吸收。血紅素鐵的吸收率可達10%-20%,而非血紅素鐵的吸收率通常不足10%。
此外,肉類還富含維生素B12,這是預防某些類型貧血的另一個關鍵營養素。維生素B12在紅血球的生成和成熟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缺乏維生素B12會導致紅血球發育異常,造成惡性貧血。長時間不吃肉可能會導致這些重要營養素的攝取不足,進而引發或加重貧血症狀。貧血會讓老年人感到疲倦、頭暈、心慌,影響生活品質。
《中國老年人飲食指南(2022)》明確建議老年人每天應該攝取120-150克動物性食物,這些指南強調了包括肉類在內的動物性食物對於維持老年人營養均衡的重要性。
動物性食物不僅可以提供蛋白質,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這些都是維持身體各種功能所必需的。例如,鋅對於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硒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預防細胞損傷。
因此,適量攝取肉類等動物性食物,有助於中老年人維持身體健康,並預防多種營養缺乏性疾病的發生。
二、糖尿病可以天天吃肉嗎?告訴你真實答案
醫生表示,肉類是人體補充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所以即便是為了身體健康著想,糖尿病患者也應適當吃肉。
適當吃肉能夠幫助維持骨骼與肌肉的健康狀態。蛋白質作為肌肉和骨骼不可或缺的營養要素,一旦人體缺乏蛋白質,骨骼和肌肉就會隨之減少,整個人也會變得消瘦不堪。
適當吃肉有助於增強體質。相較於健康的成年人,糖尿病患者的體質較為孱弱,因此,糖尿病患者更要適當食用一些肉類,以此來幫助增強體質。
不僅如此,適當吃肉還能夠幫助補充能量,加速新陳代謝,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這一點尤其重要。倘若人體缺乏蛋白質,不僅容易導致免疫力下降,還會增加誘發其他疾病的風險。
對於身體健康的人來說,吃肉在飲食選擇上不必過度顧慮。然而,對於血糖值偏高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挑選肉類的種類就顯得尤為關鍵了。
那麼,糖尿病患者可以天天吃肉嗎?答案並非絕對,有些肉可能會導致血糖值升高,糖尿病患者應盡量少吃。而有些肉則有助於輔助降低血糖水平,對身體大有裨益,這類肉糖尿病患者可以適當多吃一些。
那麼,哪些肉品糖尿病患者要少吃呢?
三、醫生提醒:這3種肉盡量少吃,吃多血糖會爆升!
第一種:紅燒肉
很多人都跟孫老頭一樣,喜歡吃紅燒肉,但醫生建議,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少吃紅燒肉。紅燒肉的色澤之所以能紅亮誘人,就是因為在烹調的過程中,放置了大量的冰糖,這樣才能炒出富有光澤的紅燒肉。
根據《中國糖尿病飲食指南》指出,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製糖分攝入,每餐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應佔總熱量的50%-60%。然而,紅燒肉中大量的糖分遠遠超過了這個標準,攝取過多的糖分,會導致血糖升高,誘發糖尿病併發症,因此,醫生建議,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紅燒肉。
而且加了糖後的紅燒肉,熱量暴增,不利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每100克紅燒肉的熱量約為300-400千卡,而同等重量的瘦豬肉的熱量僅為143千卡。過多的熱量攝取會導致體重增加,而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
除了紅燒肉之外,糖醋裡肌、糖醋排骨、鍋包肉等等肉,糖尿病患者都要少吃,這些肉在烹飪的過程中,也會加入大量的糖分調味。例如,糖醋裡肌每100克含有約20克糖,糖醋排骨每100克含有約15克糖,這些糖分的攝取會直接導致血糖的快速上升。
第二種:臘肉
臘肉是經過醃製、煙燻的肉類。臘肉不僅味道好,還易於存放,做好了之後放幾個月甚至是一年都可以,所以很多人家裡都會製作。然而,臘肉在製作的過程中,為了讓臘肉存放的能更久,製作人員會加入大量的鹽,一旦糖尿病患者攝入過多的鹽,就會導致體內鈉離子含量增高,增加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18歲以上居民高血壓盛行率為27.5%,而高鹽飲食是導致高血壓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臘肉在製作過程中,還會產生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長期攝取亞硝酸鹽會增加胃癌、食道癌等消化道癌症的風險,對於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也非常不利。
所以醫生建議,糖尿病患者要少吃臘肉,還有臘腸、培根等一系列醃製品。有機會的話,還是要多吃新鮮、未經加工的肉。
第三種:經過油炸的肉
炸雞、燒烤等經過高溫油炸的肉類,糖尿病患者都要少吃。因為經過高溫油炸的肉類含有大量的油和熱量,如果攝取過多,會導致體重增加,不利於降低血糖,還會加重糖尿病病症,誘發糖尿病併發症。
根據《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指出,糖尿病患者應控制脂肪的攝入,脂肪攝入量應佔總熱量的20%-30%,而油炸食品中的脂肪含量往往過高,每100克炸雞的脂肪含量約為15-20克,而同等重量的雞肉脂肪含量僅為2-3克。且大部分的油炸食品中還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攝取過多的反式脂肪酸容易傷害心臟,並出現心臟類疾病。所以一定要少吃,並且糖尿病患者在煮飯的時候,也要盡量避免煎、炸等烹調方式。
除了以上三種食物之外,還有動物內臟,糖尿病患者也要少吃。因為動物內臟含有豐富的膽固醇,糖尿病患者攝取過多會導致血脂升高,讓胰島素分泌受到抑制,進而導致血糖升高,出現糖尿病併發症等疾病。例如,每100克豬肝含有約300毫克膽固醇,而《中國糖尿病飲食指南》建議糖尿病患者每日膽固醇攝取量應低於300毫克。
聽完醫生的回答之後,孫老頭總算明白自己的血糖為何會上升了,於是決定回去跟孫老太好好講一講,以後可千萬不能再做紅燒肉、臘肉、動物內臟和油炸肉了。
醫生建議,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要講究清淡,不僅要少油還要少鹽,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控制血糖。
說完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的肉類之後,我們再來談談,糖尿病患者要適當多吃哪些肉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