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男子確診糖尿病後,半年血糖從13.8降到5.6,醫生直言:他的4個降血糖習慣,值得所有糖友學習!糖尿病患者飯後的五個壞習慣,改掉能終身受用 |健康Talks|高血糖|降血糖|血糖控制|糖尿病逆转

45歲男子確診糖尿病後,半年血糖從13.8降到5.6,醫生直言:他的4個降血糖習慣,值得所有糖友學習!糖尿病患者飯後的五個壞習慣,改掉能終身受用 |健康Talks|高血糖|降血糖|血糖控制|糖尿病逆转

#漲知識 #健康 #疾病 #疾病預防 #養生 #健康養生 #健康科普 #中老年健康 #中老年人健康 #老年健康 #老年人健康 #血糖高 #高血糖 #降血糖 #血糖控制 #血糖管理 #血糖値測定 #血糖値 #糖尿病飲食 #糖尿病改善 #糖尿病逆转 #健康飲食 #飲食健康 #飲食禁忌 #生活經驗 #生活習慣

45歲男子確診糖尿病後,半年血糖從13.8降到5.6,醫生直言:他的4個降血糖習慣,值得所有糖友學習!糖尿病患者飯後的五個壞習慣,改掉能終身受用!

去年8月,45歲的王先生突然出現口乾,喝水後也無法緩解,而且體重也暴瘦,從180多斤降至160幾斤,妻子見狀讓他趕緊去醫院檢查。而在發病之前,王先生其實已經察覺到身體有些異樣,只是沒有放在心上,他總是覺得可能是工作太忙、最近比較勞累的緣故,沒想到竟然是這麼嚴重的問題。

這一查才發現,王先生的血糖值已經嚴重超標,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當時他的糖化血紅蛋白高達9.8%,空腹血糖13.8mmol/L,這一結果無疑給王先生和家人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也讓他們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慮之中。

醫生建議王先生立刻住院,並為他進行胰島素幫浦強化治療,最大限度的恢復胰島功能。住院期間,醫護人員對王先生照顧有加,醫生也詳細地為他講解了病情和治療方案,讓他對自己的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週後,王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順利出院。

半年後再檢查時,王先生在停藥的狀態下,空腹血糖已經降到5.6mmol/L,餐後2小時血糖7.8mmol/L,經醫生判定實現了糖尿病的「逆轉」。

這結果讓王先生一家喜出望外,他們深知這不僅得益於醫生的精心治療,也離不開王先生在日常生活中對飲食和運動的嚴格把控,以及對身體狀況的持續關注和調整。

一、符合4個條件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或可實現“逆轉”

被糖尿病盯上後,很多人擔心需要一輩子服用降血糖藥,但其實在臨床上也有不少患者糖尿病得以 「逆轉」。根據《自然》期刊報道,過去2型糖尿病一直被認為是一種終身性疾病,但如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它有可能被逆轉。

當然 「逆轉」 糖尿病是有前提的,以下這4個條件很關鍵。

第一個條件:患病時間比較短

根據統計,病程在五年內或新診斷出來的糖尿病患者,逆轉率較高。

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長期高血糖會影響胰島細胞,使胰島細胞受損。而病程短的患者,胰島細胞受損程度相對較輕,恢復的可能性也較高。

通常來說,胰島β細胞功能會隨著病程的延長而逐漸減退,早期介入能更好地保護和恢復胰島功能。相關研究表明,診斷後儘早進行強化降血糖治療等乾預措施,有助於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從而增加逆轉的可能。

第二個條件:體重超重或肥胖

超重或腹型肥胖的糖友,如果能減脂增肌,那體重可能會減輕10%左右,逆轉糖尿病的幾率更高。因為體內多餘的脂肪,尤其是內臟脂肪增多,會導致胰島素阻抗,使血糖升高。

當體重減輕後,胰島素抗性會得到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也會隨之提高,血糖就更容易控制。有研究顯示,透過飲食控制、運動等生活方式的改變,使體重減輕5%-10%,可以顯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甚至在部分患者中實現糖尿病逆轉。

第三個條件:無胰島細胞的抗體

如果糖尿病患者體內有胰島細胞抗體、谷氨酸脫羧酶抗體和胰島素抗體,那麼第2型糖尿病很難逆轉。

這些抗體的存在通常暗示自身免疫因素在糖尿病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意味著機體的自身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了胰島細胞,導致胰島細胞受損嚴重,胰島功能難以恢復,從而使血糖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糖尿病也就難以逆轉。

第四個條件:C肽水平高

胰島分泌出的C肽在人體內停留的時間長,如果C肽水平高那代表胰島功能未出現嚴重損傷,是有很大可能逆轉的。 C肽是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時的等量產物,其濃度可反映胰島 β細胞的功能。

C肽水平高的患者,顯示其自身胰島β細胞仍有較強的分泌功能,透過合理的干預措施後,胰島β細胞有可能恢復正常功能,從而實現糖尿病的逆轉。

總之,對於符合上述四個條件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實現病情逆轉是有可能的。但要強調的是,糖尿病的逆轉並非一蹴而就,需要患者長期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並定期監測血糖水平和身體狀況,以維持病情的穩定和持續改善。

同時,患者和家屬應建立正確的疾病觀念,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這對糖尿病的逆轉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二、空腹、餐後血糖和糖化血紅素,哪個比較重要?

糖尿病涉及的指標很多,例如糖友常說的餐後血糖、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紅素,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哪個比較重要呢?

首先,這三個指標不能簡單地說哪個比較重要,因為它們在臨床上都有各自的意義。

1.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人體至少八小時未進食時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它能反映人體在未進食狀態下對基礎血糖的控制能力。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空腹血糖的意義重大,它是心血管疾病併發症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

研究數據顯示,空腹血糖每降低1mmol/L,整體中風風險可降低21%,缺血性心臟病風險能降低23%,心血管死亡風險也會降低19%。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標準一般在4.4-6.1mmol/L。當空腹血糖大於等於7.0mmol/L,且伴隨 「三多一少」(多食、多尿、多飲、體重減輕)的症狀時,通常可診斷為糖尿病。

2、餐後血糖

餐後血糖是指人體進食後兩小時內的血糖水平,主要反映人體對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能力。餐後血糖值會受到食物種類、數量、運動、藥物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但要注意的是,餐後血糖正常並不代表其他時間的血糖也一切正常。

正常情況下,餐後兩小時的血糖應低於7.8mmol/L。若餐後兩小時血糖超過11.1mmol/L,則可能被診斷為糖尿病。

餐後血糖的控制對於血糖的整體管理至關重要,它與糖化血紅蛋白有著密切的關聯。研究發現,餐後血糖的波動對糖化血紅素的貢獻率可達70%左右,且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密切相關。

一項包含5萬餘名患者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餐後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其對心血管疾病的危害程度甚至高於空腹血糖。

3.糖化血紅素

糖化血紅素是人體內紅血球中的血紅素與血糖結合而成的產物,它能反映人體過去兩到三個月的平均血糖值。糖化血紅素是診斷糖尿病的黃金標準之一,同時也是評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壞的關鍵指標。因為血糖控制的目標是長期維持整體血糖值的穩定,而非只關注某時間點的血糖值。

正常人的糖化血紅素值在4%-6%之間,一般不會超過6.3%。如果糖化血紅素高於6.5% 且合併有糖尿病症狀,基本上可以確定為糖尿病。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糖化血紅素應控制在7%以內。一旦超過7.5%,則表示血糖控制欠佳;若超過9%,則表示血糖控制極不理想,此時通常需要啟動胰島素治療。

從臨床意義角度來看,糖化血紅素能全面反映一段時間內的血糖控制狀況,是長期血糖管理的重要參考指標。

然而,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貧血、懷孕等,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結果可能不夠準確。而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則能夠提供即時的血糖訊息,有助於及時發現血糖的波動和變化,對於短期血糖控制的監測和調整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這三個指標對於糖尿病的管理都至關重要,互相補充,缺一不可。糖友應該全面關注這三個指標,才能更好地進行血糖管理,預防和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如今我國糖尿病高發生率,許多確診糖尿病的患者都需要長期服用降血糖藥,但其實部分糖尿病是可以逆轉的。當然想要逆轉糖尿病是有條件的,只有部分符合條件的人才有可能逆轉。

三、王先生的4個降血糖方法,值得所有糖友學習。

眾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種無法治癒的慢性疾病,只能控制血糖,延緩病情進展,預防併發症,但現在越來越多研究、病例顯示,部分糖尿病其實是可以 “逆轉” 的。

根據相關研究顯示,透過生活方式介入以及藥物治療等手段,早期糖尿病患者有希望實現病情的 「逆轉」。

糖尿病 「逆轉」 指患者經特定介入措施後,停藥三個月以上血糖指標可維持在正常範圍內。

但 「逆轉」 並不等於完全治愈,患者依然需要配合長期健康的生活方式,還要做好血糖監測,以免血糖再次上升。

王先生之所以能夠 「逆轉」 糖尿病,他到底做對了哪些事?

第一個方法:……………………………………….

第二個方法:……………………………………….

第三個方法:……………………………………….

第四個方法:……………………………………….

四、糖尿病患者飯後的五個壞習慣,改掉能終身受用!

現代生活水準的提升,飲食結構的改變,是糖尿病發生率逐年上升的原因之一。

許多想要預防糖尿病和糖尿病患者也格外關注自身飲食問題,但殊不知即便吃對了東西,在飯後改不掉這些壞習慣,血糖依舊不理想。

第一個壞習慣:……………………………………

第二個壞習慣:……………………………………

第三個壞習慣:……………………………………

第四個壞習慣:……………………………………

第五個壞習慣:……………………………………

以上五種壞習慣,就是許多醣尿病患者常在飯後出現的。

血糖控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高血糖患者要管住嘴,控制好自己的行為,才能維持餐後血糖的平穩。

由於三餐食材的不同,餐後血糖會出現不明程度的波動,所以即便用血糖儀進行測量,也可能出現偏差。因此,高血糖患者及家屬,要對這些飯後血糖偏高的症狀足夠重視。

カテゴリー1カテゴリの最新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