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與糖尿病藥物或增眼疾風險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長期服用GLP-1類減重與糖尿病藥物可能增加眼疾風險的問題。研究指出,這類藥物(如Ozempic、Wegovy、Rybelsus)可能使患者罹患「濕性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增高一倍以上,且使用時間越長、風險越高。儘管絕對風險不高,但因全球使用者眾多,潛在影響仍不容忽視。文章也解釋了藥物可能影響眼睛的原因,並引述專家建議,患者不應貿然停藥,而是應與醫師討論並定期進行眼科檢查。
2025年7月13日
一項對上百萬名患者長達三年的跟蹤調查研究顯示,服用目前廣為使用的糖尿病和減肥藥物(GLP-1受體激動劑)的病人,患上眼疾的風險可能會增加一倍。雖然絕對風險不高,但因使用人數龐大,潛在影響仍不容忽視。
數種糖尿病與減重藥物或提高眼疾風險
這項刊登於近日《美國醫學會眼科期刊》(JAMA Ophthalmology)的大型研究顯示,服用胰高血糖素樣肽-1 受體激動劑(GLP-1 RAs)的患者,罹患與年齡相關的新生血管性黃斑變性(nAMD)(也稱為 「濕性 」AMD)的風險是正常人的兩倍多,而新生血管性黃斑變性是導致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
GLP-1受體激動劑類藥物包括如治療糖尿病藥物司美格魯肽(Ozempic),減重藥諾和盈(Wegovy),以及瑞倍適(Rybelsus)。
儘管相對風險增加,實際的發病人數仍相對低。三年內,只有0.2%的GLP-1藥物使用者發展成該眼疾,相較於未使用者的0.1%,代表大約每1000位使用者中可能多出1人患病。然而,目前全球已有數百萬人使用這類藥物,因此總體影響不容小覷。
長期使用風險程度更高
研究團隊分析了加拿大安大略省逾110萬名66歲以上糖尿病患者的醫療紀錄,追蹤期間為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主要研究對象是新發生的nAMD病例,這些病例是通過與專門用於治療這種疾病的眼部注射相關的醫療收費代碼確定的。從開始使用GLP-1 RAs的六個月起對患者進行隨訪,直到他們出現nAMD或死亡,或者研究結束。
研究結果顯示,使用GLP-1藥物的時間越長,其風險越高,並存在「劑量-反應」關係:服用6至18個月者風險加倍,18至30個月者風險超過3倍,30個月以上則高達近4倍。
濕性黃斑部病變是因視網膜下出現異常血管,造成眼部腫脹、出血及疤痕,最終導致視力喪失。此類病變進展速度比常見的乾性病變更快,但若能及早診斷與治療,仍有改善空間。
「治療濕性黃斑部病變的手段已相當成熟,最有效的是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藥物,可抑制異常血管增生,」位於紐約的Kelly Vision創辦人暨北方健康系統屈光手術主任詹姆斯·凱利(Dr. James Kelly)表示。他補充道,若在發病早期就得到治療,許多患者視力可維持甚至改善。
為何GLP-1類藥物會影響眼睛?
研究推測,GLP-1藥物可能透過快速降低血糖濃度,使視網膜氧氣供應不足,進而引發身體分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促使異常血管增生,導致濕性黃斑部病變。然而,研究作者強調這項結果僅能證實關聯性,無法證明因果。
「這是一項回溯性觀察研究,因此無法證實GLP-1藥物一定導致這類眼疾,」眼科手術醫師、CorneaCare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喬維·博帕萊醫師(Dr. Jovi Boparai)表示。他本人並未參與上述研究。他強調,儘管相對風險提高,但絕對風險仍然很低。
專家建議不要貿然停藥
儘管風險令人關注,醫學專家普遍提醒患者應審慎面對,不應自行停藥。糖尿病與肥胖本身就可能帶來嚴重併發症,其中也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所致的失明。
賓州大學視覺研究中心的范德比克醫師(Brian VanderBeek)指出,這項研究提出了一項患者應留意的「潛在的新問題」,強調應持續關注這類廣泛用藥的安全性。「但事情不必過度渲染、也不需恐慌,」加拿大驗光師、美國眼健康節目《Uncover Your Eyes》主持人阿迦瓦爾(Meenal Agarwal)說。
她建議擔心的患者應與開藥醫師討論,同時每年安排眼科檢查,「不是要大家停藥,而是要根據自身狀況評估風險,搭配適當的監測與應對。」
GLP-1藥物主要製造商諾和諾德(Novo Nordisk)也發出聲明回應,「在符合其適應症和產品標籤的情況下的使用效益-風險總體評估仍然充滿信心。」
更多其他精彩話題內容:
https://www.notion.so/7023b7b2cd5d4f5082c4aa7fb0fdcd1a?v=d4926f105c56473cbc55a3abe991aeac&pvs=4
https://scalloped-capybara-acc.notion.site/Health-Today-718e21949e6245e9b2e4d0acc93ed0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