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就腎衰竭!醫生提醒:糖尿病患者若常出現4個不適,立即就醫

1周就腎衰竭!醫生提醒:糖尿病患者若常出現4個不適,立即就醫

#肾衰竭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糖尿病肾病 #疾病预防 #老年健康 #健康生活 #养生保健 #老人频道 #血糖 #肾病 #透析 #洗肾 #养生 #健康

1周就腎衰竭!醫生提醒:糖尿病患者若常出現4個不適,立即就醫!
你可能想不到,一個平時看起來「人還挺精神」的糖尿病患者,居然只用了短短7天,就從「血糖高」發展到「腎衰竭透析」。
是不是聽起來像電視劇里誇張的情節?
可這,是真實發生在身邊的事。
糖尿病不是「光血糖高」,它是一場悄無聲息的「多系統戰役」。
尤其對腎臟而言,糖尿病性腎病幾乎是「定時炸彈」。
不少患者以為「腿腫點、尿泡點、累一點,沒啥大不了」,可往往等真正查出來,腎功能已經只剩下三分之一,甚至更晚。
這支影片,就是想給你敲響警鐘: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現這4種身體不適,千萬別拖,能救命的可能就是你今天看這支影片的幾分鐘。
糖尿病不是「甜蜜的負擔」,而是「沉默的殺手」!
在門診里,我見過太多糖尿病患者,一開始都以為自己「控制得還行」,結果查體一看,尿蛋白多得嚇人,肌酐飆到300多,腎小球濾過率只剩下40甚至更低。
根據2023年《中國糖尿病腎病診療指南》統計,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約有30%~40%最終會發展成糖尿病腎病。
而糖尿病腎病,正是我國終末期腎病的第一大病因!
這種腎損傷是「無聲的」。
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等你發覺不對勁,往往已經晚了。
我有個病人,7天進了透析室。
我記得特別清楚,一個45歲的中年司機,姓劉,十年糖尿病史,平時覺得自己「能吃能睡能幹活」,就沒怎麼規律複查。
直到有天突然全身浮腫,尤其是腿腫得像饅頭,一走路就喘,尿也變少。
他以為是「最近累着了」,拖了三天才來看門診。
結果查血肌酐已經逼近700μmol/L,尿蛋白「++++」,GFR不到15,已經是典型的腎衰竭,必須立刻安排透析。
他妻子在門口哭得撕心裂肺,說他前一周還在開車送貨,怎麼一下子就成了「終身透析病人」?
可這不是「突然爆發」,而是多年積累+忽視早期信號的結果。
出現這4種不適,糖尿病患者必須立刻就醫!
第一,泡沫尿多,久不散。
很多人覺得泡沫尿是「尿急尿快」,其實泡沫是否異常,關鍵看它是否多、久、起泡方式。
如果你發現尿液泡沫多、像啤酒泡一樣、久久不散,還一天比一天明顯,十有八九是尿蛋白在作怪。
這正是糖尿病腎病早期的信號。
腎小球濾過屏障受損,蛋白質從尿中漏出,泡沫就是它的「名片」。
第二,腿腳浮腫,早晚不同。
糖尿病腎病的水鈉瀦留,會導致下肢水腫。
尤其是晚上更明顯,清晨較輕。
你可以自己按壓小腿,如果出現明顯凹陷,過幾秒才彈起,說明已經有中度以上水腫,不能再拖。
第三,食慾差、乏力、噁心。
很多人以為「吃不好」是胃的問題,但其實腎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後,會導致尿毒素積聚,進而影響胃腸功能。
如果你最近明顯沒胃口、吃兩口就噁心,甚至有口中異味,這不是「消化不良」,很可能是腎衰竭前兆。
第四,尿量變少,小便發紅或發黑。
正常人每天尿量在1000~2000毫升之間。
如果你發現自己一整天尿得特別少,或者尿色發紅、發褐,說明腎臟排泄功能嚴重下降。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尿量減少並非是「喝水少」,而是腎臟真正「干不動了」。
為什麼糖尿病會傷「腎」這麼狠?
這個問題很多患者也問我,糖尿病明明是「血糖高」,為啥最後傷得最重的是腎?
道理其實不難——高血糖會損傷腎小球毛細血管,引起基底膜增厚、間質纖維化,逐漸導致腎小球硬化、腎功能下降。
你可以把腎小球想象成「篩子」,高血糖就像是「鏽水」,長年累月讓篩子變形、漏得越來越多,最後連蛋白質都漏掉了。
糖尿病還容易合併高血壓、高血脂,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對腎臟來說就是「三重打擊」。
有些藥吃錯了,也是「加速腎衰」的幫凶。
很多糖友在得知自己「尿蛋白陽性」後,會在網上找「保腎秘方」,甚至吃些來路不明的偏方、保健品。
但你知道嗎?
某些中成藥、補腎丸、甚至止痛藥,都可能對腎有毒性,尤其在腎功能已下降的患者中,可能直接「踹一腳把腎弄垮」。
我見過一個患者,聽信鄰居推薦,每天喝三碗「降糖草藥湯」,兩個月後查腎功能直接從正常變成GFR35,醫生一看成分,裡面含有馬兜鈴酸——腎毒性極強的成分。
糖尿病患者吃藥一定要在正規醫生指導下進行,不能擅自用藥或亂補。
日常生活里怎麼保護自己的腎?
第一,定期查尿常規、肌酐、尿微量蛋白。
這些檢查並不貴,但它能幫你「提前發現腎損傷苗頭」。
尤其是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腎病最敏感的指標。
每年至少查兩次,如果你有高風險,建議每3個月查一次。
第二,保持血糖、血壓、血脂「三達標」
這不是口號。
臨床研究已證實,每下降1%的糖化血紅蛋白,腎病風險可降低37%。
目標值: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糖化血紅蛋白小於7%;
血壓控制在130/80以下;
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mmol/L以下。
第三,遠離「腎毒」藥物,慎用中藥。
不是所有中藥都有害,但有些含草烏、雷公藤、馬兜鈴等成分的藥,會直接損傷腎小管。
有腎病家族史、已有腎損傷的糖友一定要慎之又慎。
第四,少吃高蛋白、高鹽飲食。
腎病患者不能「猛補蛋白」,尤其是紅肉、動物內臟、醃製品,這些食物會加重腎臟代謝負擔。
建議以優質蛋白為主,比如雞蛋清、豆製品、魚肉等,同時每日鹽攝入控制在5克以內。
一個真實案例:他差點錯過最佳干預期。
我有一位病人,姓張,56歲,糖尿病8年。
平時不胖,血糖控制也還行。
但有次單位組織體檢,發現尿蛋白「+」,他以為「可能是喝水少」,沒當回事。
半年後再體檢,尿蛋白「+++」,肌酐升高到180。
他才來門診,問我:現在還能逆轉不?
我說,現在做得好,能延緩進展,但要逆轉已經不太可能了。
他懊悔地說:早知道6個月前就來了。
可惜,腎臟不像肝臟,有「再生」能力,一旦硬化,就基本不可逆。
糖尿病腎病,不是「拖着拖着就好了」的病。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哪怕今天身體倍棒,也請記住:你和腎衰竭之間,可能只差一次尿檢。
別等到腿腫得邁不動、尿也沒了才慌張,那時候,代價是終身透析,甚至是換腎。
而你現在要做的,只是把這支影片記在心裡,定期檢查身體,留意那些「微小但關鍵」的症狀。
你或你身邊的親人,是不是也有糖尿病?
有沒有注意過這些身體信號?

カテゴリー1カテゴリの最新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