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視頻內容旨在分享關於糖尿病腎病進展的壹些普遍性風險因素的知識,基於目前的醫學研究和普遍健康觀念進行科普介紹,僅供您參考和了解相關信息,絕不替代任何專業的醫療診斷、治療或健康建議。糖尿病腎病的管理和治療是壹個復雜的醫學問題,個體差異巨大。如果您是糖尿病患者或存在腎臟健康疑慮,請務必咨詢您的醫生或專科醫師,獲取個體化指導。
#老年生活 #健康管理 #健康生活 #糖尿病腎病 #腎臟健康 #糖尿病管理 #糖尿病並發癥 #疾病管理 #醫學常識 #健康提醒 #Wellness #慢性病護理 #健康知識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並發癥之壹,其發生和發展是壹個長期的過程。除了已知的高血糖這壹根本驅動因素外,壹些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習慣也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其進展速度。了解這些因素,並非為了制造焦慮,而是旨在幫助大家更全面地認識疾病,從而能更好地配合醫療進行科學管理,延緩疾病進展。
本期視頻將從健康科普的角度,探討那些在研究中被認為可能與加速糖尿病腎病進展相關的5個行為或因素。我們希望提供有益的信息,但必須強調,這些關聯性基於群體觀察和研究,並非嚴格的因果關系,也絕非意味著每個人都會經歷相同的速度進展。疾病管理需個體化,請務必遵醫囑。
🌐【本視頻內容參考科學依據與文獻】
1. 亂服保健品/“排毒茶”(含馬兜鈴酸等草藥)→ 腎毒性、間質性腎炎、進行性腎功能衰竭
摘要:含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 AA)的中草藥可導致嚴重的芳香族酸性腎小管間質損傷(所謂“中草藥腎病 / 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表現為進行性腎小管間質纖維化、腎功能迅速下降,並與泌尿道上皮腫瘤(尿路上皮癌)相關。大量病例報告與綜述將某些“減肥/排毒/膳食補充劑”與不可逆腎損害直接關聯。
參考:Debelle F., Vanherweghem J.-L., Nortier J.L. 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a worldwide problem. Kidney Int. 2008;74(2):158–169.
出處:Kidney International.
2. 頻繁使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如布洛芬、雙氯芬酸)→ **急性腎損傷(AKI)與慢性腎病風險增加**
摘要:NSAIDs 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導致腎血流灌注下降,特別是在合併利尿劑或RAAS 抑制劑(ACEI/ARB)、脫水或已有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中,顯著增加 AKI 風險;長期或反復暴露還與 CKD 發病與進展相關。糖尿病患者本身屬高危人群(已有微血管/血管損傷),更易受 NSAID 誘發的腎損傷影響。臨床/指南建議在高危人群儘量避免或嚴格監測 NSAID 使用。
參考:Perazella M.A., Bomback A.S. Drug-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8;13(8):1897–1908.(綜述)
出處: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3. 長期高蛋白飲食(尤其大量動物蛋白)→ **腎小球高濾過、加重腎負擔,可能促進 CKD/糖尿病腎病進展**
摘要:高蛋白膳食會引起腎血流動力學改變(腎小球高濾過、腎小球內壓升高),對已有腎臟病變者可加速濾過膜損傷和蛋白尿;在糖尿病伴有早期腎損害(微量白蛋白尿或 GFR 下降)時,高蛋白飲食與病情進展相關性被多項研究提示。指南建議有腎功能受損的患者需在營養師和腎病醫師指導下控制蛋白質攝入。
參考:Jiang Z., Tang H., Hu Y. Dietary protein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 narrative review. Nutrients. 2020;12(12):3840.
出處:Nutrients
4. 忽視/未控好高血壓 → **是糖尿病腎病進展的主要可變危險因素之一**
摘要:多項指南和臨床研究表明,血壓控制對延緩糖尿病腎病(DKD)進展至關重要。對於合併蛋白尿/CKD 的糖尿病患者,降低收縮壓/舒張壓可減少蛋白尿並延緩 GFR 下降。國際腎病/糖尿病指南(如 KDIGO)和糖尿病學會建議對有腎損害的糖尿病患者實施更嚴格的血壓管理(通常目標接近 <130/80 mmHg,需個體化)。
參考:KDIGO 2022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Diabetes Management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Kidney Int. 2022;102(5S):S1–S127.
出處:KDIGO (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指南 / Kidney International.
5. 過量/頻繁攝入甜食導致**餐後高血糖與血糖波動(glycaemic variability)** → **與 DKD 起病/進展相關**
摘要:不僅長期高平均血糖(HbA1c),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血糖波動與短時高血糖峰值(餐後高血糖)可通過氧化應激、炎症、內皮功能障礙等機制促進微血管併發症,包括尿白蛋白升高和腎功能惡化。系統綜述/佇列研究顯示,較大的 HbA1c 波動或葡萄糖變異性與 CKD 發生/進展有相關性(多數觀察性研究支持)。因此減少餐後高峰和總體血糖波動對保護腎臟有意義。
參考:Hailu H., Wheeler D.C., Forbes A.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lycaemic Variability and Progressio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SN Compr Clin Med. 2022
出處:Systematic reviews / Diabetes & Renal disease literature; 以及 Diabetes Care 等期刊關於餐後高血糖與微血管併發症的研究。
📚 了解更多:您可關註各國權威糖尿病協會、腎臟病學會發布的官方指南和科普信息。
🩺 專業咨詢:任何關於疾病管理的疑慮,請務必尋求執業醫師或專科醫師的幫助。
#糖尿病腎病 #腎臟健康 #糖尿病管理 #健康科普
再次強調:本視頻內容僅為健康知識分享和信息科普,絕非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