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糖尿病篩檢 在家輕鬆測HbA1c

手機糖尿病篩檢 在家輕鬆測HbA1c

2025年9月16日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項突破性技術,即由英國公司PocDoc開發的智慧型手機糖尿病篩檢服務,該服務預計於2025年8月推出。使用者只需透過指尖採血並將血液滴在專利檢測片上,再利用手機應用程式掃描,便能在數分鐘內獲得糖化血色素(HbA1c)結果,大幅提升了糖尿病風險篩檢的便利性。文章詳細說明了三步驟檢測流程、結果判讀標準,並強調了這項技術的四大限制,例如它主要用於篩檢而非診斷,且特定疾病可能影響準確性。該技術特別適用於高風險族群、偏遠地區居民及需要定期監測者,提醒讀者這是一個篩檢工具而非診斷工具,早期發現和預防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本文概述糖尿病管理和篩檢領域的最新科技進展,主要基於連續血糖監測儀 (CGMs)、智慧胰島素筆,以及智慧型手機糖化血色素 (HbA1c) 檢測服務的資訊。這些技術的發展,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個人化且更有效的疾病管理工具,同時也擴大了初級照護在糖尿病管理中的角色。
一、 連續血糖監測儀 (CGMs)
連續血糖監測儀是糖尿病管理領域一項重要的進展,能顯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並減少低血糖事件。
1. 工作原理與配戴
感測器與資料傳輸: CGM 是一種小型裝置,佩戴在患者身體上,以固定間隔將血糖讀數傳輸到接收器(通常是智慧型手機或獨立裝置)。它測量組織間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作為血糖水平的替代指標。一個小型電極感測器置於皮膚下方,產生與葡萄糖濃度成比例的電流,發射器將這些資料傳送至讀取器或智慧型手機。
佩戴舒適度與位置: 患者可以放心,CGM 佩戴時「不痛」,最糟的情況也只像被「針扎一下」,類似於注射胰島素。不同型號的 CGM 佩戴位置各異,常見於手臂後側、腹部、臀部上方或大腿上方。
應用與移除: 每個 CGM 都配有一個拋棄式應用裝置,使用可伸縮的針頭將導線插入皮膚下方。對於手部靈巧度受損的患者,這可能較難操作。感測器透過黏合劑固定在皮膚上。移除時,只需將裝置從皮膚上撕下即可。
更換頻率: CGM 需要每 10 到 14 天更換一次,具體取決於型號。部分裝置有獨立的傳輸裝置,可使用長達 3 個月。
校準: 較舊的型號需要校準,患者需每天指尖採血一到兩次,並將數據輸入讀取器。
2. 資料收集與應用
多元數據: CGM 軟體收集多種數據,包括「範圍內時間 (time in range)」、預計的 HbA1c、每日掃描次數、低血糖次數和日常模式。患者需要持續佩戴感測器以確保數據準確。
數據顯示與分享: 數據顯示在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或獨立的讀取器上。醫療專業人員可直接存取這些數據,或請患者展示其裝置。
個人化管理: 這些數據可用於創建和監測個人化目標(例如範圍內時間),並根據患者的血糖模式調整治療方案。例如,通過圖表分析,可以識別餐後血糖高峰,進而調整餐前胰島素劑量,同時減少基礎胰島素以預防低血糖。
警報功能: CGM 提供可選的警報功能,例如當血糖水平低於 4.5 時發出低血糖風險警報,這對「低血糖意識受損」的患者非常有用。同樣,高血糖警報可以提醒患者服用胰島素修正劑量。
3. 優勢與限制
顯著優勢:便捷性: 一旦設置完成,「檢查血糖水平既快速又容易」。
深入洞察: 提供全天候血糖水平的洞察,「包括白天和夜間」。
改善血糖控制: 顯著改善糖化血色素 (HbA1c) 並減少低血糖發作。
適合恐針患者: 「恐針的患者可能更喜歡使用 CGM 裝置」。
數據分享: 數據可與親友分享,以提高安全性,例如在低血糖時通知伴侶。
患者參與度: 患者常表示 CGM「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並幫助他們「更積極地參與日常管理」。
家庭安心: 給親友帶來極大的「安心感」。
潛在限制:數據滯後與準確性: 組織間液血糖水平與血液血糖水平之間存在「滯後」。CGM 測量結果的準確性「低於傳統毛細血管血糖監測方法,尤其是在低血糖範圍」。
仍需指尖採血: 在「特別是顯示低血糖或非常高血糖的讀數」時,仍需要指尖採血來驗證。
裝置故障: 裝置偶爾會故障,「患者備有備用試紙和血糖儀」至關重要。
使用門檻: 需要「足夠的手部靈巧度」來使用應用裝置。大多數 CGM 針對智慧型手機使用,儘管有讀取器裝置。
身體形象與數據焦慮: 部分患者可能不願佩戴 CGM,或對「CGM 和身體形象」產生顧慮。大量的數據可能「令人感到不知所措,並導致對血糖水平的焦慮」。
4. 初級照護的參與
初級照護醫生應「辨識哪些患者符合 CGM 的資格,並進行相應轉介」,討論患者可能有的問題或擔憂。他們可以鼓勵患者「設定適當的警報並正確使用裝置以確保數據準確」,並確保患者「有足夠的感測器和備用試紙及血糖儀」。
二、 智慧胰島素筆
智慧胰島素筆是連接型的胰島素注射裝置新一代產品,旨在簡化胰島素注射常規。
1. 功能與優勢
計算與追蹤劑量: 智慧胰島素筆配備直觀的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胰島素注射。該智慧系統能夠「計算和追蹤劑量」,並提供有用的提醒、警報和報告。
形式: 它們可以作為現有胰島素筆的附加裝置,或採用可重複使用的形式,使用預填充的藥筒而非藥瓶或拋棄式筆。
負擔能力與易用性: 智慧胰島素筆市場正在迅速增長,因為它們通常「更實惠、易於使用」,並為依賴胰島素管理糖尿病的人提供許多好處和改進。
2. 主要挑戰的解決方案
對於許多胰島素筆使用者(多次日常注射)來說,最大的挑戰是:
劑量: 注射多少。
劑量時機: 胰島素的保質期、溫度和儲存條件。
胰島素品質: 胰島素的保質期、溫度和儲存條件。
智慧胰島素筆通過其追蹤和提醒功能,有助於應對這些挑戰。
三、 胰島素泵與閉環系統
胰島素泵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另一種胰島素輸送方式,而與 CGM 結合的閉環系統則代表了更先進的自動化管理。
1. 胰島素泵
運作方式: 胰島素泵是一種附加在身體上的硬體裝置,被設定為持續輸送胰島素(基礎胰島素),或在餐後作為快速衝擊劑量(餐前胰島素)以控制血糖升高。它們透過「密切模仿身體正常的胰島素釋放」來運作。
靈活性: 選擇使用泵具有靈活性,患者可以選擇佩戴一段時間,然後停止,並在認為適合治療時重新開始。
注意事項: 使用胰島素泵「不意味著您不再需要檢查血糖」。初期可能需要一些時間適應,包括設置、佩戴和日常管理。患者應與糖尿病照護團隊溝通,了解如何正確使用泵並檢查其運作狀況。
成本與保險: 胰島素泵可能很昂貴,患者應「事先諮詢保險公司」。
2. 連接式 CGM-胰島素泵和「閉環」系統
自動化調整: 這是一種較新的選項,胰島素泵能夠整合 CGM 感測器提供的血糖數據,並「建議胰島素劑量調整」,或「自行調整適當的背景或基礎胰島素量」。
高低血糖反應: 當血糖升高時(需要更多胰島素),系統會觸發增加胰島素;當血糖降低時(需要暫停胰島素),系統會暫停胰島素,因此患者「不必多加思考」。
餐後胰島素: 然而,患者「仍需自行注射餐後胰島素」。
四、 智慧型手機糖化血色素 (HbA1c) 檢測服務
這項突破性技術讓糖尿病篩檢變得更簡單,特別是在家進行糖尿病風險評估。
1. 工作原理與操作步驟
技術創新: 英國數位診斷公司 PocDoc 於 2025 年 8 月推出全球首創的智慧型手機 HbA1c 檢測服務。
微流體測片 (MFA): 使用者只需「以指尖採血滴在特殊檢測片上」,這種專利檢測片稱為微流體測片 (MFA),具有複雜的生化分析功能。檢測片內含生化試劑,會與血液發生酶反應並產生顏色變化。
手機掃描與雲端演算法: 手機 App 通過掃描這些顏色變化並結合雲端演算法來計算 HbA1c 數值。
快速結果: 整個過程只需「數分鐘內」即可獲得結果,大幅提升了便利性,相較於傳統需要預約、抽血、等待報告的流程。
三步驟完成檢測:採血: 使用專用採血針在指尖取一滴血。
滴血: 將血滴滴在專利檢測片上。
掃描: 打開手機 App 掃描檢測片。
2. HbA1c 數值解讀與建議
正常數值 (小於42mmol/mol 或 小於 6.0%): 糖尿病風險低。建議繼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糖尿病前期 (42-47mmol/mol 或 6.0-6.4%): 處於高風險狀態。建議調整飲食運動習慣,3 至 6 個月後複檢。
可能糖尿病 (大於等於 48mmol/mol 或大於等於6.5%): 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建議儘快就醫確認,不要拖延。
3. 便利背後的四大限制
儘管這項技術非常方便,但仍有重要的限制需要了解:
只能篩檢,無法診斷: 目前主要用於風險評估,正式診斷「仍需醫院實驗室檢測確認」。
某些疾病會影響準確性: 「貧血、腎臟病、懷孕等情況」可能干擾結果,這些人群需要其他檢測方法。
操作環境很重要: 「採血量、光線條件、手機鏡頭品質」都可能影響結果準確性。
需要專業解讀: 異常結果需要醫療專業人員評估,並結合其他檢查做出最終判斷。
4. 最適合使用的族群
這項技術特別適合:
糖尿病高風險族群: 例如肥胖、家族史、高血壓等。
偏遠地區居民。
工作繁忙難以定期就醫的人。
糖尿病前期需要定期監測的患者。
5. 重要提醒
雖然這項技術還在試點階段,但它代表了預防醫學的發展方向。重要的是要理解:「這是篩檢工具,不是診斷工具」,就像體溫計能發現發燒但不能確診流感一樣。如果屬於糖尿病高風險群,不應等待新技術普及,現在就應去做健康檢查。因為「預防和早期發現,永遠比治療更重要」。

綜合來看,糖尿病管理和篩檢的科技進步為患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精準性。CGM 提供了實時血糖監測和個人化管理;智慧胰島素筆簡化了胰島素注射流程;而智慧型手機 HbA1c 檢測服務則使糖尿病篩檢變得觸手可及。這些創新強調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並賦予患者更大的能力來積極管理自身健康。然而,醫療專業人員的指導和傳統診斷方法的驗證仍然不可或缺,以確保這些技術能被安全有效地應用,並促進最佳的糖尿病管理成果。

更多其他精彩話題內容:
https://www.notion.so/7023b7b2cd5d4f5082c4aa7fb0fdcd1a?v=d4926f105c56473cbc55a3abe991aeac&pvs=4
https://scalloped-capybara-acc.notion.site/Health-Today-718e21949e6245e9b2e4d0acc93ed0e4

カテゴリー1カテゴリの最新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