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erry】
血糖能量正常範圍百分比對多重糖尿病併發症的影響
(No.1406, VMT #737, TDA #020, 2025/10/27)
Gerald C. Hsu
EclaireMD 基金會
分類:
糖尿病併發症
前言
我的體重在 1985 年、38 歲時首次跨過過重門檻(BMI 25,大約 170 磅)。五年後,我在香港機場因低血糖昏倒,血液檢查顯示血糖超過 300 mg/dL——這是我首次被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
到 1994 年、47 歲時,我在矽谷領導高科技公司期間,因工作壓力和糖尿病而出現兩次心臟事件。經歷五次住院後,我在 2002 年、55 歲時意識到,生命比名聲、權力或金錢更重要。為了挽救健康出售公司,是我做過最明智的決定之一。
然而,我對糖尿病的正確管理仍然一無所知,只依靠藥物控制。從 1990 年到 2010 年整整二十年間,我嚴格遵照處方,卻未意識到僅靠藥物無法阻止肥胖和糖尿病造成的損傷。到 2010 年,我已經罹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以及需要透析的嚴重腎病——這是我的最終警鐘。我終於明白,必須親自掌控健康,而非單靠醫師和藥物。
自 2010 年起,我在 iPhone 上建立了自訂醫療 AI 系統,追蹤每日的飲食、碳水化合物與糖分攝取、水分、步行步數、睡眠、壓力,以及四項主要生物標記:體重、血糖、血壓與血脂。經過十六年(2010–2025),我收集了超過四百萬個數據點,建立了完整的代謝生活紀錄。
這個資料庫揭示了兩個明顯階段。前 20 年(1990–2010)的藥物依賴造成我近期中風事件的 91%,而後 16 年(2010–2025)無藥物生活方式控制僅貢獻 9%。我於 2025 年 6 月 21 日發生的腦出血,源自長期糖尿病造成的腦微血管鈣化,加上當天急性高血壓(175 mmHg)惡化。CT 影像上的明亮白色鈣化斑點證實了多年來資料所預測的結果。
我現年 79 歲,與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共度半生,但已證明知識、數據和紀律能重建健康——即便經歷數十年的傷害。我衷心感謝斯坦福大學醫療系統多次挽救我的生命。糖尿病奪走了我母親(81 歲)和姊夫(46 歲)的生命,證明它不分種族、性別或年齡。
VMT 與 TDA 研究摘要
為全面研究糖尿病併發症,我使用血糖能量正常範圍百分比(70–150 mg/dL)作為輸出應變。此變數衡量血糖在安全範圍內的時間長短,代表代謝穩定性。四個輸入壓力因子為:空腹血糖(FPG)、內臟脂肪百分比(VF%)、食物份量大小,以及碳水化合物與糖分攝取。
VMT 能量貢獻比為:
• FPG = 28%
• VF% = 25%
• 食物份量 = 21%
• 碳水化合物與糖分 = 26%
FPG 佔比最高,因其反映胰島素功能,是糖尿病的定義性標記。分析也指出 2021 年為代謝轉折點——當年血糖能量正常範圍百分比達 91%,物理基礎累積 VMT 能量達 97%。2021 年之後,兩者均維持在健康、穩定的水平。
同一資料集也用數學拓樸資料分析(TDA)進行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將多維數據降至三個主要成分。2D 與 3D 圖均顯示 2017–2025 年資料的幾何收縮。早期年份資料分散,反映代謝不穩定;後期年份資料緊密聚集,顯示健康穩定平衡。比較 2018、2021 與 2025 年的極座標圖確認此轉變,其中 2021 年再次標誌決定性轉折點。
結論
VMT 與 TDA 分析均證實,2021 年是從代謝不穩定到平衡的明確轉折點。當血糖能量長時間維持在正常範圍超過 90% 時,多重糖尿病併發症——包括神經病變、腎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心肌病與 MASH——均顯著下降。
VMT 可量化每個壓力因子對總代謝能量負荷的貢獻,而 TDA 則將健康狀態的幾何穩定可視化。兩者結合顯示,紀律的自我管理能逆轉數十年的糖尿病損害——證明真正的療癒來自日常生活方式,而非僅靠藥物。
免責聲明
我撰寫本文並非為了名聲,而是希望分享所學,使他人了解健康、預防疾病、延長壽命與增進健康。本文內容僅供教育參考,不構成醫療建議,亦不建立任何醫病關係。您可以自由分享本摘要,但不得修改或以自己名義重新發表。
版權 © Gerald C. Hsu
 
		  	      
       
		                   
		                   
		                   
		                   
		                  